7岁的小明最近半年总是反复‘肿脸’,每次吃饭后就觉得耳朵下面胀胀的,时好时坏。这几天总觉得没什么精神,吃饭也不香。早上起床感觉耳朵下面有点疼,妈妈给他量了体温,37.8℃,有点低烧。“可能是感冒了。”妈妈想着让他多喝点水。第二天,小明照镜子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脸好像变胖了!左边耳朵下面肿起了一个小包,摸上去软软的,一按就疼,连张嘴都觉得不舒服,最爱的果汁也喝不下了。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腮腺炎。
什么是慢性腮腺炎? 
慢性腮腺炎是一种唾液腺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腮腺区反复肿胀、疼痛。根据病因和表现不同,可分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和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两类。 
 
两类慢性腮腺炎的典型表现
1.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儿童高发,青春期多自愈。高发人群为3-6岁儿童,部分可持续至成年。 
发作期表现:
突然肿胀:晨起或进食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区(耳垂下方)肿大、发红、压痛。
分泌物异常:按压腺体时,导管口可能流出胶冻样或脓性液体。 
伴随症状:低热(通常<38.5℃),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卫生差诱发。 
静止期表现:
无明显症状,但导管口分泌液可能仍浑浊。 
病程特点:初期每年发作数次,随年龄增长发作减少,多数青春期自愈,少数持续至30岁后。
2.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成人多见,与导管阻塞相关 
典型表现: 
进食后肿胀:咀嚼或吃酸辣食物时腮腺区胀痛,按摩后可缓解。 
触诊异常:腺体质地偏硬,按压有轻微疼痛,部分患者可摸到增粗的导管。 
分泌物特征:导管口分泌“雪花样”浑浊液体或黏稠蛋清样唾液,有时可见黏液栓子。 
病因:导管狭窄、结石或黏液栓阻塞导致唾液排出不畅。 
如何治疗慢性腮腺炎?
1. 保守治疗(首选)
 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配合促唾液分泌药物。 
家庭护理: 
酸性食物刺激:如含柠檬片,促进唾液冲刷导管。
腺体按摩:从耳前往下颌方向轻柔推挤,帮助分泌物排出。
门诊治疗:
导管冲洗/扩张术:此为专业医疗操作。医生通过特制针头或唾液腺内镜冲洗、扩张导管,清除黏液栓子,并可灌注药物(如抗生素)以抗感染消炎。
2. 手术治疗(保守无效时) 
手术指征: 腺体严重纤维化或反复感染,导管内结石形成。 
手术方式: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切除病变组织)。 
给患者的建议 
日常生活中,如发现腮腺区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疼痛或反复发作,应警惕腮腺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并及时至医院就诊,由医生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