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党建动态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2025年第3期 总第63期
[2025-05-12]

     

 

中共南京市口腔医院委员会  主办   2025年第3  总第63

——————————————————— ——————————————————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专刊(一)

 

   目:

徙木立信焕发新活力 干净干事创造新伟业

——写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之际(1-4

 

突破事务主义的“窄门”

 

倾听民声为民生

 

 

 

 

 

 

 


徙木立信焕发新活力 干净干事创造新伟业

——写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之际

(一)

收官之年,继往开来。

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关键的一步。筑牢作风基石,焕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打赢收官战,更好启新程、开新局。

在决胜“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日前中办印发的《通知》开宗明义。

党的作风,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打铁必须自身硬,要登绝顶莫辞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2012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这一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改变中国。

今天,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中央八项规定这张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又将擦出怎样的光芒,绽放大党风华,照亮大国伟业?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

“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现重塑。

“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

致广大而尽精微。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一整套制度规范体系……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两个历史主动”。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篇章,起笔看似寻常。但正是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有效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管党治党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开展这次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引。

(二)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

一颗苹果,照鉴党的优良作风,映照为民造福的初心。

辽宁锦州,关于苹果的红色故事启人深思。2025年春节前夕到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起。

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解放军战士行军路过,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

“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陕西延安南沟村,建起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苹果托起了乡亲们的致富梦。

202210月,总书记来到这里,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甘肃天水麦积区,一渠洮河水解燃眉之急。花牛苹果长势好、品质优,进冷库、乘轻轨,借助海外仓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9月,总书记专程到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强调“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

中国式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从不能吃人民的苹果,到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再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纪律作风一以贯之,价值追求一脉相承,责任使命与时俱进。

革命战争年代,党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

新征程上,只有继续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才能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专门提到“窑洞对”,寓意深远。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14亿多人民汇聚成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凝聚成“汪洋大海”般的前进伟力。

(三)

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才能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所有党员,紧急集合!”20251月,西藏定日地震牵动人心——

“电力是灾区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跑在前面。”

“群众满意就是值得。作为共产党员、援藏医生,我们一定要做好灾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做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折射党性觉悟,彰显政治本色。如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锣密鼓,珠峰脚下,又闻欢笑声。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风问题,很多就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

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解甲归田,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与名。家中三个儿女没有一个人靠他的关系上学找工作。“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

“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原副庭长周春梅,用生命展现了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面对熟人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请求,周春梅明确表示“这不可能,我不能这样做”。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但为公还是为私,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有云壤之别。

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喜欢“作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归因在政绩观偏差,归根在党性不强。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以这次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才能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四)

作风建设,要在引领,形成“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

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穿透力,关键就在于“从党中央抓起、从高级干部做起”。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网上展厅,一张总书记2012年底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晚餐菜单格外引人注目。

4个热菜:红烧土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冬瓜丸子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

朴素的家常便饭,严格的“四菜一汤”,特别交代不上酒水,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

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足迹遍布曾经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凡事都是这样的,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

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不如在前面带动人。喊千句“给我上”,不如一句“跟我上”。

2014年,河南兰考县。

以具体问题倒查“四风”问题,县委常委对号认领、带头落实,率先确立10个立行立改事项,参照焦裕禄起草制定的“干部十不准”制定了“新十不准”;

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实行拉单子逐人认领,建台账分期分批逐件落实,并向全县公示,整改一件销号一件;

启动利民实事工程,各乡镇、县直委局解民之急,为群众解决打井配电、修路建桥、贴息贷款等实际问题…………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兰考2017年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摘帽,近年来发力县域富民产业链群和共富工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管党治党的“牛鼻子”。

有人感慨,以往上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没想到八项规定管住了。

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再到刹住“车轮上的铺张”,八项规定之所以立竿见影,秘诀就在于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

开展这次学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起关键责任,贯彻中办《通知》要求,“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

——《人民日报》2025327

 

 

 

 

 

 

 

突破事务主义的“窄门”

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发人深省、启迪心智。作为改革发展的先锋和闯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窄门,才能走稳走实行而不辍的奋斗路。

干部干事创业是职责所在,抓好落实工作千头万绪,事务多是必然的,但不能乱,不能陷入事务主义。我们强调干事创业,不是盲目地干、机械地干、低效地干,而是要干到实处、干有所获。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或是沉于案牍劳形、奔于流程形式,做上传下达的留声机”“二传手,进行低水平重复的工作;或是工作缺少方法、干事没有章法,不善于系统谋划,分不清轻重缓急,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质效大打折扣;抑或是缺乏创造性思维,想当然地应对问题,空转虚耗、偏离靶心……凡此种种的事务主义,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干工作必须务实,但务实也离不开善于务虚。有句老话讲得很形象: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看路最重要的莫过于弄明白到哪去和怎么走。怎么搞清楚这两点?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在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干起工作也只是机械地执行。因此,理论上清醒坚定,认知上系统深刻,才能看清楚方向、想明白方法,抓落实才能抓到点子上、抓出成效,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突破事务主义忙忙碌碌的窄门,首要的是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夯基、提能,努力涵养跳出此山放眼观的思维心境。要常学常新知其理,常研常悟明其义,领悟好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思想作风,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学懂是什么、为什么,也要思考怎么办、怎么干,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升看问题、解难题的本领,从而创造性地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突破事务主义的窄门,党员干部既要怀持担当之责,又要锻造担当之能,巧干而不蛮干,走心而不走形。一是要善谋。所谓计熟事定,举必有功。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一手资料,科学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分析研判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机遇和挑战,做到干一步、看三步、想五步。二是要善为。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注重体系协同,又善于牵住牛鼻子,既从当下虑长远,又从长远看当下,既在大事要事上挺膺,又在琐碎细微处精耕,让经手的工作、负责的任务事事经得起问、件件对得上标、项项都有结果。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所有的破茧和蝶变,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在寸积铢累中成事成势。党员干部干事成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百米跑,而是久久为功的马拉松。突破事务主义的窄门,就要做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不戚戚于眼前,不耿耿于声名,褪去任性、增强韧性,努力涵养锐气、胆气,坚决克服暮气、娇气,敢于同强者比、与快的赛、向高处攀,多做抓实见效、惠利长远的好事实事,让事务主义变为务实主义,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人民日报》202549

 

 

 

倾听民声为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湘乡80多岁的陈俊清老人受到关注:他写在烟盒锡纸上的建议,被湖南省立法机关采纳,吸收到了《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中。从只言片语到法规条文,这微小的民主细节,却如滴水映日般彰显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与温度,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光芒。

陈俊清老人的故事并非孤例,在广袤大地上,在老百姓身边,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实践不断涌现、充满活力。在青海省天峻县快尔玛乡,面对牧民居住分散、通信不便的困难,当地成立了马背上的人大代表服务队。服务队骑马入户,不仅对牧民群众进行宣讲,还将牧民的声音带出大山,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浙江杭州临安区,天目数智·云直达平台让群众可以一找代表,代表能够一连部门,实现了民意的全天候收集;北京市探索万名代表下基层接诉即办,构建起城市治理的民意响应网络,越来越多的社情民意转化为制度成果……新时代的民意表达渠道如同毛细血管深入社会肌体,充分发挥了民意直通车作用,使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民主的成色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的实效上。广东省广州天河区人大代表王进宏用手机拍下小学门口人车穿插混行的场景,通过随手拍栏目反映问题后,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响应,在路口增设了人行横道及交通信号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提出用好材料好房子的建议,当晚就接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建议很好,他们正在研究,将推动建议落地。这种快速响应和高效落实,彰显了民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共采纳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不断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来自群众的金点子真正成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种润物无声的民主实践,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

在我国,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比如,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参会者既有教育、科技、卫生、政法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又有地方党政干部、乡村教师、农民工、快递小哥、网店店主等,在一场场座谈交流中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广泛共识。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也是问计于民的生动实践,一个月内累计收到850多万条网民建言。在这一过程中,民意被广泛倾听,民智被有效汇聚,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充分践行。正是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开建言渠道,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更精准地体现民意、更好地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80多岁的老人与立法专家共同成为法治故事的执笔人,街谈巷议与国计民生实现同频共振,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烟盒锡纸上的笔迹或许会褪色,但其承载的民主精神必将历久弥新。这种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民主形态,让每一份民意都能找到表达的窗口、都能得到温暖回应,使人民在自身权利得到保障、福祉得到增进中,切实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意义与价值。

 ——《人民日报》2025414

 

 

 

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Copyright © 2018       南京市口腔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3175号-1      电话:025-83620300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0号      传真:025-83620202